
无论是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还是落实中方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都有助于应对全球性挑战,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与繁荣
今年10月,我赴华参加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非常清晰地概括了过去10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既展现了宏阔的历史视野,又极具前瞻性。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引发现场嘉宾的热烈反响。通过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发展民生项目、推动民间交往、促进文明对话等,共建“一带一路”必将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各国发展增添新动力。
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清楚表明国际社会对这一倡议的支持。10年来,该倡议为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消除极端贫困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消除极端贫困,这已由中国的成功实践所证明。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先后创立,有助于提升全球经济治理的有效性,也有助于缓解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共建“一带一路”倡导的合作共赢精神有利于世界摆脱当前面临的冲突和危机,建设一个更加和平繁荣的未来。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地区局势动荡不安,没有国家能在充斥着零和思维的地缘政治博弈中成为真正赢家。人类要不断发展,就必须向着和平与发展的目标共同努力,这也正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努力方向。
如今,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全球南方国家正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遗憾的是,西方一些政客信奉丛林法则,认为中国对西方主导的单极世界秩序构成威胁,不断利用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歪曲抹黑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种做法源于他们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和当代中国的无知。我希望通过在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开展的工作,让更多欧洲人明白共建“一带一路”在促进全球发展与合作方面的诸多益处。
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国际对话交流。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东西方文明开展更多交流对话,这是促进更深层次合作的重要基础。无论是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还是落实中方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都有助于应对全球性挑战,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与繁荣。

(作者为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史蒂芬·布劳尔)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5日 03 版) 【编辑:叶攀】
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及时预判今冬明春呼吸道疾病总体形势、流行特点、发展趋势,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呼吸道疾病防治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每年秋冬季都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根据监测,目前流行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均由已知病原体引起,都有相应的成熟治疗手段,未发现新病毒和细菌导致的新发传染病。因此,公众不必过于担心甚至恐慌。

经过3年多的抗击新冠疫情斗争,我国积累了更为丰富的传染病防控经验,为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国的医疗资源、药物储备是充足的,应急方案、防控措施是得力的,完全可以做好呼吸道疾病防治工作。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眼下仍需广泛动员各方力量,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做好健康科普宣传,让群众更加安心放心舒心地看病就医。
科学配置医疗资源,畅通双向转诊通道。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初步建立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模式。卫生健康部门积极做好分级诊疗,畅通转诊渠道,跨科跨院调剂人员,保障医用物资供应,推广互联网医疗,最大限度提高接诊能力。发挥医联体作用,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性感染的诊疗能力和重症识别转诊效率。进一步增加医疗服务供给,推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儿科门诊应开尽开,根据患者数量分开午间、夜间和周末门诊,延长服务时间,不断优化挂号、检查、缴费等救治就诊流程,方便群众就医。
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优势。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在疾病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我国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筛选出“三药三方”等有效方剂,为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实践证明,应对急性呼吸道疾病,中医历来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突出优势,可以大有作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普及中医药防治疾病知识,不断提升防治效果。
坚持预防为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要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不断提高群众自我防护能力。有呼吸道症状时要做好防护,保持社交距离,避免家庭、单位内交叉传染。大医院人员密集,等候时间长,交叉感染风险较高,家里如有儿童患病症状较轻,建议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流感等疫苗供应保障和接种服务,老年人和儿童等重点人群尽早接种疫苗,降低患病风险。做好个人防护,不带病上班,不带病上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人民日报 白剑峰) 【编辑:房家梁】